Search

「看不見的垃圾-台灣小吃」
-
記得按讚、追蹤、分享中學生減塑!
-...

  • Share this:

「看不見的垃圾-台灣小吃」
-
記得按讚、追蹤、分享中學生減塑!
-
就製備流程而言,食材通常要不是老闆自己採買(大多塑膠袋)就是包裝運送的(塑膠板和保鮮膜,平常超市那種)要煮的時候再撕開,這樣製造非常多的「看不見的垃圾」。例如一間鹽酥雞攤上販賣各式美食,從玉蜀黍、蘑菇、青椒到雞蛋豆腐、薯條、米血等等全都是一個塑膠包裝拆開後才擺出來,那些包裝都是我們平常「看不見的垃圾」。 這些是老闆的習慣與物流業的模式,背後也有其他的因素考量,除了友善勸說之外,也沒有其他權利強烈要求他人。然而,食物做好後的包裝是我們消費者有權有能力避免垃圾量高的。不同種類的台灣小吃有不同對應包裝,大致可分為三大類:承裝液體的紙容器(紙盒)、裝炸物的紙袋以及容納一切的塑膠袋(還有竹籤、免洗餐具等等附帶垃圾)。其中,有些情況除了備妥餐具,還需要一些溝通技巧與事前準備。

不過,去外面逛街偶然瞥見到的自備容器不一定的台灣小吃裝得下,店員困難的技術問題無法立即排除。台灣速食店菜色如果不是特立獨行,其大小、形狀等物理性質不會差太遠,所以容器裝得下。然而,到夜市逛街前準備容器時估不準等一下會不會買超大硬雞排、有液體的豆花、家庭號的滷味炸物等等,有時容量形狀不對盤,就得打消念頭或接收一次性包裝。(如果已經做好才說不要很不好意思)
-
所以吃飯可是需要先做一些功課(選擇多餘垃圾較少的料理方式、食物種類),並且做出相應的準備工作(適合的容器,如此一來不只可改變接手後、進食前食物有無包裝的命運,亦可盡自己最大的努力減少「看不見的垃圾」。 補充:衛生管理因各家相異,通常不會如有SOP的連鎖企業標準那般嚴格。相對來說,手套更換頻率較不頻繁。該說好是減少一次性垃圾,但一體兩面其實也不太對,尤其現在共體時艱度過疫情難關,飲食的衛生條件還是需要嚴格把關。事前也要先講好不要塑膠袋、餐具、醬料包等等不然放進去再拿出來就真的不太衛生了。
-
#aus編 #小吃 #delicacy #snack #taiwan #plastic #food #垃圾 #臺灣 #雞排 #滷味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@without_disposable_tableware
View all posts